带你了解道家文化的精髓 真正能悟到其中智慧的人不多
- 信息来源:
- 会员
- 认证:
- 手机认证
- 发布时间:
- 2022-12-12 13:57:57
- 联系人:
- 张三
- 电话:
- 17677156484
- 发布者IP:
- 220.173.25.*
详情描述
在古代对于治理国家的大臣来说,道家思想一定是他们要学习的思想,因为道家思想中有许多是值得他们借鉴的,比如思想中就有提及清静无为,反对斗争,天下百姓安居乐业。那么大家有谁知道道家思想精髓是什么?不懂的可以跟着福佑网https://www.fuyou888.com/看看下文。 01无为:不与自然规律对抗 即使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这么高的程度,依旧要受到自然客观规律的制约,比如滥砍滥伐就会加速荒漠化,碳排放量过多就会造成全球变暖。 人类依旧要为了长远的发展而顺应自然的规律,即使某一天人类离开了地球,到了新的星球,也会受到类似的规律制约。 所以《老子》中言及:“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而弗始也。”意思就是说,圣人用无为的观点看待事物,不用语言来教化别人,任凭万物的兴起而不横加干涉。 从老子的观点来看,人不应该与自然规律对抗,而是成为万物的一员,顺着自然的发展而为。 传说远古的三皇五帝时期,九州大地上洪水泛滥成灾,尧命鲧去治水,鲧让人担泥土和石头来堵塞洪水,但是洪水非但没能堵住,反而在堵塞以后,让洪水的流势变得更迅猛了。 鲧治水失败了,被放逐到羽山。后来鲧的儿子大禹前去治水,吸取了父亲失败的经验,不再采用堵的方法,而是疏通水道,让水流入东海。治水终于成功。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治水也是如此,他们顺应了江水的流势,通过鱼嘴堤将水势四六分流,四分水作为外流流出,六分水引入平原灌溉农田,造就了千百年来不朽的天府之国。 传说中的鲧治水方法没有顺应自然的规律,一味地堵塞,反而助长了洪水的流势,可见与自然规律对抗的结果并不好。 而大禹和李冰采用疏导分流的方法,就符合水的流向,既然水要流往东海,那便顺应自然的走势,为这水流开道欢送好了。这种顺势而为看似无为,实则是有大为。 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借鉴意义,现代人违背自然规律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规律作息已经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混乱的生物钟和油腻荤腥的饮食习惯。 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,就是许多老年人疾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,成为了年轻病。当看到新闻上的年轻人居然患了“三高”,这何尝不是自然敲响的警钟。 02顺其自然,顺其天性而为 《老子》还提到:“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”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,以不生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,把恬淡无味当作有味。 就是说,人应该顺应自然,遵从天性,不妄为,这样就可以无所不为。 据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,每年春季,当草木生长繁茂之时,官府都要求“祀山林川泽,牺牲毋用牝。禁止伐木,毋覆巢,毋杀孩虫胎夭飞鸟。” 而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中也提及:“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”古时候,人们是顺应自然的发展来获取生存资源的,就没有导致生态和环境的破坏。 这种思想在现代就是重视生态保护,坚持可持续发展。 如今我国为了阻止西北土地的荒漠化,在黄沙弥天的荒漠边缘种植大量的胡杨和灌木,在草原上实施退牧还草,在平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。 众多生态工程积极作为,将养殖业和农耕结合,将林木与畜牧结合,打造既符合自然生态,又高效生产的生态园地,让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。 顺其自然和顺应天性的做法,对个人的事业与家庭也有启发。干事业时,也需要认清当前局势,然后顺势而为。 及时抓住机遇,但不必强争利益,主张与人合作共赢。水到渠成之时,事业也就成了。 婚姻的维持也可以遵循情感发展的规律,意见有分歧时,通过交流来化解矛盾,做到不相争而相知;情意寡淡了,不必为之伤神,习惯这种平淡,生活和情感的真味就是平淡。 激情虽然来得热烈,但也必然不能长久,因为长久的事物统一的规律就是平和自如。如果能够以平淡为美,那么婚姻就时刻都甜美。 教育子女时,更要顺其天性。大多父母看不得孩子以后受苦,所以着急把孩子现在所有的精力投入学习,这其实几乎等同于揠苗助长。 不需强争高低,孩子有孩子的成长规律。与其让孩子在跟别人比试的路上疲于奔命,不如让他把目光投向自己。 现在比过去好一些,将来比现在好一些,这样就值得赞赏和鼓励。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,心理健康的孩子更能面对风雨,长大以后成就自然不会低。 因此,我们首先要学会不与自然规律相抗。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打败过自然,我们只是度过了一些自然灾害。其次,尊重自然规律,热爱自己的生命,始终保持敬畏之心,活出个无为无不为。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搜狸网看到的,谢谢!